RO系统问题处理案例分析(二)
2025-10-24 来自: 衡美水处理公众平台 浏览次数:4
衡美水处理为您介绍一种经久耐用、性能优越的水处理设备——RO系统,并向您介绍RO系统常见问题的处理案例。

六、案例六
1、系统基本信息:
原水扬州自来水,温度32,电导440,3t/h双级反渗透工艺流程:原水箱---〉砂滤--〉炭滤-〉一 级反渗透-〉中间水箱-〉二级反渗透。一 级反渗透采用4支RE8040-BE膜,2芯压力容器串联。二级采用2支膜串联。
2、症状:
调试时,1级产水电导12,二级产水电导6(调试人员说加碱了),调不下来。
3、现场检测:
测一 级2支压力容器2端中 心管出水电导:3,4,5,15;说明1个压力容器(又是不锈钢!!!密封不好)。
对策:更换1级压力容器端头o型密封圈,仔细调节二级反渗透进水加碱量(加碱流程达到18米,反应时间在30秒以上效果理想)。
4、结果:
调整后,一 级产水电导6.9,二级产水电导1.2
5、启示:
不锈钢压力容器的渗水仍然是大问题,二级加碱调节的尺度需要把握好,可以通过控制进水PH,浓水电导,加药量需要微调,有时还需要回调。
七、案例七
关于反渗透产水口感的讨论:
在系统脱盐率达标的情况下,为什么口感会有差别,为什么反而脱盐率低一些口感反而有可能改善?
有时纯净水发甜,有是发苦,原水由于各种杂质较多并且各种味道相互掩盖,使人的味蕾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蒙蔽。反渗透产水比较纯净,能够引起发苦的微量的钙镁在纯水中的相对刺激能力提高了,对味蕾的影响有所加强,舌根两侧能微微感到苦味。另外,ph对味觉得影响也比较大。

八、案例八
1、系统信息:
电镀废水,电导4000,温度31,工艺流程:砂滤--〉炭滤-〉反渗透
9支膜,3芯压力容器2:1
2、症状:
产水电导120,浓水黄色浑浊
现场检测:
SDI测不出,5秒钟膜片堵死,回收率达到了70%。
3、对策:
改造多介质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,降低SDI值,降低回收率至60%。
4、结果:
产水电导70,运行稳定。
5、启示:
与处理一定得做好,回收率不要超过太多,造成反渗透膜的负荷过大。关于各种排列的建议回收率在以后论述。
6、案例:关于系统回收率
(1)对于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,很多工程公司特别是小工程公司有很大误解,普遍认为数据有75%和50%。
其实系统的回收率与水源水质条件,膜的数量和流程长度,系统是否有回流等条件相关。
关于75%:条件是普通苦咸水,系统流程为12米。
(2)典型流程长度与回收率关系:
18%/1米;32%2米;50%/4米;58%6米;68%8米;80%/12米;90%/18米。
(3)典型误解:
一半一半(50%):好多小膜系统1~2支膜,在没有部分回流的情况下,好多工程公司认为浓水和产水比例为1:1。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,得看你用了多少只膜串联,没有回流情况下,1只膜和4只膜回收率可能一样吗?
75%(21排列):一些人认为,我按照2:1排列了亚,应该可以达到75%回收率亚。同样,还是得看膜的串联流程。
九、案例九
1、系统背景:
自来水,电导380,温度25;系统流程:原水-〉砂滤-〉炭滤-〉反渗透;一只RE4040-BE膜。
2、症状:
调试时,压力在9公斤时,产水电导9,提高压力至12公斤时,产水电导在22。
3、现场调查:
了解到,砂滤装砂后冲洗5分钟就投运;取出膜元件在清水桶中上下冲洗,可见桶底有大量石英砂颗粒。
4、结论:由于砂滤冲洗不好,导致石英砂进入膜元件,在膜表面留下轻微划痕,造成压力提高时透盐率增加。
5、启示:
系统调试时,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”,须冲洗砂滤和炭滤罐,特别是大的系统更是如此。
十、案例十
某60t/h反渗透系统调试指导手记:
1、系统背景:
地下水,电导700,温度19,工艺流程:原水-〉超滤-〉中间水箱-〉反渗透。
排列方式5芯压力容器,6:4排列。
2、现场低级错误:
(1)在安装时,直接就将保安过滤器滤芯1装入,冲洗管路后,滤芯糊满铁锈。
(2)靠中间水箱静压给高压泵供水,阻垢剂加药泵在2楼,而加药点在1层地面,用30米长DN20的PVC-u管连到泵前。反渗透停机后,中间水箱水位低时,管中的阻垢剂全部流出。造成下一次开机时有30min中以上阻垢剂不能加入系统。
3、启示:
调试时,列好各项备忘单,将各种可能隐患排除后再装膜投运。

实现城市用水洁净处理,营造和谐人居生活环境。
衡美水处理专注水处理设备生产十八年,为您量身定制水处理解决方案!